而另一方面,建筑业发展的必要品之一沙子却面临短缺危机。在过去20年里,全球的沙子使用量增加了两倍,部分原因是城市化的迅猛发展。据估计,全球沙子的使用量是水泥的10倍。也就是说,单在建筑工程方面,全球每年就消耗大约400亿到500亿吨沙子。沙子消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沙子的自然增速。
当天然砂“一砂难求”近乎成为市场常态,而国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却不断推进,如此重压之下,行业参与者乃至政 府部门都开始将目光转向“机制砂石”。
建筑垃圾经过进一步筛选、破碎、打磨等工序,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,摇身一变成了可以用于生产建材的再生骨料。再进一步加工,可以生产出几十种再生建材,其中再生混凝土、砂浆等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;透水砖、无机混合料等可以应用于市政交通工程、海绵城市建设等等。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,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还可生产再生建材,用于城市建设,减少城市建设对于采砂、采石的需求。
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收运科学化水平不高、源头初分环节欠缺、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、资源化推动机制尚不健全、民众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识不强等。
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、资源的紧张态势,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,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应加大政府引导力度,建立多层次全方 位的正向激励机制,彻 底改变我国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统统填埋的现状,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,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,做到节约生产,清洁生产,文明生产,实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、协调发展。专家指出,应尽快出台从上到下、从粗到细的实施细则,统筹协调住建、容园林、工商、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关系,尽量避免职能交叉,各司其职,从源头上防范相互推诿的现象,从而达到建筑垃圾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的目标。政府部门要大力推广绿色建材、绿色施工、绿色装修,特别是在政府主 导的各项工程中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,推动建造方式创新,对传统建筑的拆除,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,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,科学拆除、现场合理初步分拣,有效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产生,较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。多数发达国家均实行“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”,效果显著。
本篇文章由德州博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