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纺布的工业生产最早起源于美国。早在20世纪年代初到50年代,现代无纺布工业已经进入发展的萌芽时期,这个时期主要生产原料以纺织厂下脚料、再生纤维等低级原料为主,其产品主要是粗厚的絮垫类产品,用途仅限于低级用途以代替纺织品。生产规模小、产品品种单一,因此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后整理加工,但关于无纺布后整理的研究已逐渐出现。从美国英国的专利申请上可以看出,这个时期关于无纺布后整理的专利从40年代的每年平均一、二例到50年代的六、七例。
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,无纺布技术迅速转化为商业化生产,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,促进了无纺布技术的推广作用。无纺布的产量也迅速增加,产品品种迅速扩大。这一时期,与纺织品后整理加工密切相关的化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。如防皱整理、有机硅整理、聚氯乙乙烯涂层整理等。由于这一时期后整理技术主要是针对棉、麻、毛、丝等天然纤维制品,大多借助于传统纺织品加工技术。主要有以仿制传统纺织品为目的的橡胶乳液整理、涂层整理、无纺布雕花辊热轧整理以及无纺布与传统纺织品的贴合复合等。
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,世界无纺布产量继续高速增长,对无纺布功能提出新的要求,功能性后整理技术实用性,并赋予产品一些特殊功能。如吸附性料的亲水整理,医疗卫生材料的抗菌整理,过滤材料的抗静电整理,防护材料的防辐射整理,擦布类材料的柔软整理等。
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无纺布技术已形成以水刺、熔喷、纺粘、复合为代表的几十种生产工艺,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,功能越来越多,使得无纺布后整理技术不断发展,它在无纺布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可取代。像远红外整理技术、驻极体技术、等离子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无纺布的后整理中。
目前无纺布后整理技术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,它能够赋予无纺布新的功能和新的生命力,并随之产生多种新的产品,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所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