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以抖音为例,对比微信视频号、小红书等竞品深入分析短视频内容平台的运行机制和产品设计。
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:行业背景和产品定位的思考、短视频上下游业务架构的认知、分发场景和消费体验的优化。
一、行业背景:互联网改变的是传统传媒传播内容的方式+效率+盈利模式
对比小时候每周收到的英文报纸、午休播放的MP3、晚饭准时打开的新闻联播,现在的我们再也不用被动接收信息了,各类内容通过互联网主动或被动的推送到我们面前。而这种传播变革的具象可以总结成以下三点:
传播方式的改变本质就是人和内容交互形式的改变:最简单的交互是比较容易实现传播、直观形象的图文交互,比如公众号、知乎、小红书等;然后是制作周期较复杂的视频,比如打破传统电视台影视剧垄断的爱优腾、关注兴趣圈层占据碎片化时间的中短视频平台,如抖快和B站、以及针对只适合听声音场景的音频社区等等。
传播效率的提升在于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:从创作者来说,内容生产的门槛更低更自由了,比如爱奇艺自制剧吸引了一些上游专业的制片团队、抖音特效模板让用户随时随地展现自己的美;从消费者来说,创新的分发方式让用户可以更傻瓜高效的接触到感兴趣的内容,比如当下流行的推荐算法和社交网络传播。
在平台的拉扯下,用户和创作者的互动越来越直接、深入,开放给每个人自由表达的空间。
盈利方式已经延伸至更广阔的市场:我认为,除了少量的优质专业化内容,内容本身盈利能力有限,但却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留存。
用户在观看不同主题内容的同时,必定会生长相关的需求,所以现在探索发展的兴趣电商、游戏直播、线下漫展、同城外卖等,都说明内容巨大可想象的空间,丰富的吸金能力补贴到创作者和平台,给核心的内容生态坚实的发展动力。